关于改版,今天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分析:为什么要改版?期望达到的目标?如何改版?改版后的测试?
为什么要改版?
原计划针对该问题做一次头脑风暴,后来由于场地时间限制而取消了。在聚会过程中,大家讨论的最多的,应该是这个问题。为什么要改版?解答了这个问题,也就解答了是不是要改版。这个问题我觉得归总起来可以分三个层面:
设计层——
用户群的增长导致用户需求的变更,或者原有的设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;
适应新交互方式的发展,以及视觉设计上的优化;
注:我倾向于将前端代码放入技术层。
技术层——
原有的系统在不断的补丁过程中,无法承受快速灵活的应变,必须改版;
适应新技术的发展;
战略商业层——
业务流程的变更,或者说是商业目标的变化、转型;
为了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;(见: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研究一文)
上面三方面六点原因,大部分情况下是交织在一起的。基本上一个是被动改版,一个是主动改版。
有时候,第一次产品上线后,往往实现的只有80%,剩余的20%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(成本、收益,这一点都讨论到了)而没有实现。在后续发展过程中,这20%的慢慢实现过程,我觉得并不能算作改版,而是有节奏的计划,和原来的产品开发周期是在一起的。
有意思的是,大家都比较认同大规模改版的周期是两年。我觉得这又是因公司而异了(当然还有对改版这个概念的理解),特别是和业务类型密切相关。
期望达到的目标
我为什么把“期望达到的目标”重点提出来,原因是在于沟通。
我们在改版开始之前,往往会有一份改版建议书,内容是:1、改哪些东西,2、改过之后的效果,也就是期望达到的目标(注意量化)。
这一点谈及的比较少。但另一个问题“改什么”是与此接近的话题,而“改什么”是由上面第一个问题延伸出来的。
上面说到的三个层面,基本上代表了三个人群:管理人员及其他涉众、产品设计部门、技术部门。商业层更关注成本和收益,产品设计部门更关注用户需求的满足,技术部门更关注产品技术层面(代码、数据库等)的可扩展性和效率。各自有各自的目标。比较完美的情况下,无论这三者谁发起了改版,就必须将期望达到的目标写清楚,并且告诉另外两者。不然容易使得沟通无效。
另外讨论中还提及的是改版与其他涉众之间的关系,比如改版之后,销售部门、客服部门的跟进,培训计划的实施等。这里不再展开。
如何改版?
在如何改版这个问题上,我觉得没有太多必要展开和深入了。设计流程这个话题,是我最不愿意谈得一个话题。没有最正确,只有最合适。
这点基本上就没有太多讨论,因为本身也与新产品设计流程比较接近。继续跑入迭代的设计流程(区别在于,是在原来基础之上),用户研究、信息架构、交互设计、视觉设计、界面制作……
改版后的如何测试?
对照改版时的“期望达到的目标”,很容易评价出这一次改版的效果。这对战略商业层、设计层、技术层都是一个很好的交代。
其实也就是改版后如何评估改版的效果。无论是大规模的改版,还是局部小地方的改版,通过一些技术手段,都能够检测和统计处前后的数据变化。比如使用效率、访问量以及相关的一些数据,有条件的在原型阶段(或者上线后)进行可用性测试(偏定量)、用户访谈(偏定性),是比较好的办法。 |